現代墓園建設與我國的傳統墓葬文化
遠古華夏先民們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在譜寫著中國墓葬文化史。一個墓穴,或以石冢為標記的墳丘,或是一處集體安葬的古冢園林,成為地上顯而易見的人工地標景觀,活著的人會時?;氐竭@些安葬地點來,表達對祖先的懷念,或是撫慰他們的靈魂。中國人避諱言死但又極其注重對死者的紀念,這個古老而又執拗的傳統,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給今人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謎。
1 生死觀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悼亡妻的詞中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比A夏文化是以求生為核心的文化,人們怕死卻一直被死亡鎮壓與征服,以至于那些讓人必須與死亡面對面的場所,從醫院太平間到殯儀館至墳場,只是一種讓人短暫停留祭拜的空間,活著的人無事肯定不會去墳塋地轉轉。悼念死者、埋葬死者的地方并不令人恐懼,恐懼的是人所想象出來的亡靈鬼魂作祟文化如此深入人心,讓人從小就無法逃脫對于這些場所的負面情感。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產生一種觀念:“思維和感覺不是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于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之活動?!睆倪@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聯系體,墳墓便是這種聯系的物質體現。墳墓究竟是為誰而設?多半是生者為死者所決定,但是墳墓景觀其實包含生者與死者之間、生者與生者之間,以及一個社群自身如何看待生死的問題。外人觀察生者對死者的安排,尤其是墓地的形制景觀,常作出道德判斷或各種評述,因此墓地也變成一種社會關系或地位的表現。
一般人害怕接觸死人,對于陌生者的墳墓,一般回避,不主動接近。對于熟識的死者,則可能由其生前的評價,決定要不要經常性接近。癡情的喪偶者,往往在愛侶過世的幾年內,經常到墳前憶往神傷。但另一方面,那些宗教圣徒、得道高人的遺物、遺骸、墳墓,卻因為信者認為充滿靈力,可以造福后人,而經常前往膜拜。帝王的陵寢更是權威、國勢的象征,被該朝代的國家機器時時守護,甚至加以神化,引導人民祭拜。
2 傳統土葬的哲學詮釋及形制特點
2.1 “入土為安”的信念
幾千年來華夏民族受傳統居住環境、儒家思想、佛教道教、傳統禮制、風水文化等的影響深刻。漢族尤其重視土葬,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同居住的自然環境有關。我國中原的廣大地區,土地肥沃,農業文明悠久。人們認為人類必須依附自然,與自然息息相通,死者必須埋入地下?!叭胪翞榘病睂嶋H上是這一哲學思想在喪葬上的反映。我們常用的漢字“葬”,也形象地說明了這一觀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樹枝,上面灑些土,種上纖草?!兑捉洝分杏涊d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后來的不少學者均從理論上闡釋了這一習俗。他們認為:“萬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萬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歸于土,又說“人由五土而生,氣之用也,氣息而死,必歸葬于土,返本還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還原,歸根復命,而教化之變達也”,將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所謂“入土為安,落葉歸根”成為漢人的信念,影響至深。二是土葬符合漢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慎終追遠的倫理情感?!吧菑哪嗤林衼?,再回泥土中去”這個觀念根深蒂固。漢族崇尚黃色,歷代帝王以黃作為顯貴之色,黃色實為土色,在陰陽五行中,“土”居于中位,是最穩定、最可靠的基礎,因此土葬符合漢人的生活習俗和傳統觀念?!叭胪翞榘病蓖猎嶂?,長期因襲。三是對封建制度而言,土葬最能表現階級和等級的差別。只有土葬才能長久地保存死者生前的權勢和地位,活人對逝者遺體的尊重,也是把人與人活著時的社會關系延續到死者去世后。人們如何對待死者遺體、作如何的處理,也表示生者對死者有著何種程度的最后責任。通過修建墓體、墓碑、石人、石獸、附屬建筑,種植墓地植物,在墓前進行各種象征性的紀念活動,表示生者對死者的追悼之情,滿足宗法政治的需要。
一般來說,人死后用一口棺材殮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這屬于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數民族有一些奇特的喪葬形式。比如說“巴人懸棺”屬于洞穴葬。藏族人死后,依死者經濟和社會地位不同,采用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或塔葬的形式。普通人都采用天葬,塔葬只對高僧,是將大師們的法體經過防腐處理放入塔內或將骨灰及舍利子裝入塔內。靈塔用金銀及各種寶石裝飾,極盡華美?;鹪嶂饕菍σ恍┯械匚患俺删偷纳?。天葬是藏族的古老風俗,人死了以后,邀請自然界的鳥類(主要是鷹鷲)來啄食尸體。藏族人民認為靈魂不滅,肉體只是軀殼,與其讓肉體自然消亡,不如布施給另外一種生命,從而使靈魂得以解脫。從某一種意義上講,在對待生與死的問題上,藏人顯得從容,豁達,合乎自然。死了讓鳥叼去,讓魚吃去。就像一棵大樹倒下了,腐爛成泥,又去養育滋潤別的花草和樹木,何嘗不是生命的繼續和延伸。
2.2 傳統土葬的形制特點
土葬形制依字面的分類則計有墓、墳、封、冢及丘不同的稱謂?!澳埂笔侵杠柯裨峁阻?,積土與地平,不封不樹者;“墳”是指封土且樹碑,墳的本義是高高的土堆,堆積土高起之墓;“封”的意義與墳同,然制度等級不同于墳;“?!蹦舜髩炚?,也是高高的土堆;“丘”乃大冢者。王公為丘,諸侯為墳,庶人為墓。然而演變至今,墳、墓為人們所慣用,2 字已經沒有區分了,墳墓成為對于埋葬之處的總稱。死后墓葬能夠稱之為“林”的只有圣人。我國有2 位名人的墓葬稱為“林”,一位是武圣關羽,在民間,黎民百姓都是把關羽作為神圣帝君來敬仰崇拜的。位于洛陽市城南的“關林”,既有歷代帝王追封,又是關羽首級埋葬之地,因而規模宏偉,形勢壯觀,殿宇堂皇,隆塚豐碑,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另一位是文圣孔子,其葬地是曲阜的“孔林”?!翱琢帧笔强鬃蛹捌浼易宓膶S媚沟?,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
3 傳統墓葬景觀的現代意義及發展
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墓地已由處理骨灰或遺體的主要功能演變為多功能的紀念景觀集合體。充分認清墓地的功能意義對于傳統墓地人文自然景觀的保護開發及現代墓地園林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3.1 墓葬景觀的現代意義
喪葬習俗是一個民族、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平。墓地作為一種傳統的紀念性景觀,凝聚著古老的文化和信仰并能反映出時代的特色,成為人們最為崇敬和關注的場所。就絕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為社會留下了精神、物質財富。墓地是他們人生的歸宿,也是他們的紀念形式。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紀念、緬懷的名人和普通人,精心設計其墓地景觀,體現他們的貢獻和價值,適當地加以宣傳和策劃,不但可以起到紀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勵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增強使命感和為后代留下財富的榮譽感、責任感。在城市中,一些知名人士、革命烈士安葬的墓地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自然景觀。在這些地方,人們往往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逝者、教育后人。俄羅斯的新圣母公墓,以其雕塑藝術而聞名于世。除了栩栩如生的墓主塑像,讓人感覺只有藝術的存在而毫無恐怖之感,令人覺得死去只是軀體的消亡,而精神卻隨墓園雕塑長存于世;羅馬尼亞擁有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快樂公墓”,每塊墓碑上都刻有死者生前一段有趣的故事或其最喜愛的最幽默的一句話,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讀之令人叫絕。對死亡都能一笑置之,足見羅馬尼亞人的樂觀開朗。也正是如此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眾多慕名而至的游人。
3.2 傳統墓地園林化發展
墓地是人文景觀,墓地園林化是我國墓地建設必由之路。在歐美,墓地是園林的一個類型,著名的墓地是旅游勝地。王蒙說過:“也許你想不到,在我們的1996 年歐洲之旅中,一種溫馨的經驗,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彪S著時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其最初的功能,像法國的拉雪茲神父墓園、美國阿靈頓墓園等,其一草一木、一亭一碑無不體現著設計者的獨具匠心和審美情趣,都以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墓地建設成為現代園林需體現以下3 個方面:
1)墓地由單一性向多功能轉變。墓地最原始的功能僅僅是作為存放死者遺骨或收存骨灰的地方,當然也是供親人憑吊以寄哀思的功能性場所。然而,土地需要節約,資源需要整合,環境需要改善,社會習俗需要更加健康文明,種種需求的產生促使現代墓地的產生?,F代墓地應集殯儀館建筑、各類墓地、紀念性建筑于一體,既是墓地,又是公園,可承擔憑吊、觀賞、游憩、社會交往等各類活動。
2)墓地從人文意向轉變為人文景觀。由于時代的禁忌以及人們對生命特定部分死亡現象的無奈,人類總是把墓地與陰森壓抑的人文意向相聯系?,F代墓地的環境建設應按照生態、景觀、紀念活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綠地的需求,來解除墓地人文意向帶來的不適感。在形式上應與原有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的秩序性相一致,內部的綠地與外部的景觀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園林景觀的互借,并保持與自然群落的連續性,保證墓葬綠地系統的開發,保障資源共享和社會公平。植物、紀念性建筑、雕塑小品等在景觀塑造中力求體現一種祥和、寧靜、寬松的人文景觀氣氛,使人們的心靈得到凈化、身心得到放松,讓生者不再悲傷、死者得以安息,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樂。
3)墓地是一塊特殊用地,人人避而遠之,城市規劃師們費盡心思無法安置的一塊“飛地”[6]。建設部于1990 年后制定并頒布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的國家標準中,把殯葬用地劃分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類別中,包括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存放處和墓地等設施用地。日本則把墓園歸為城市公園類別中的特殊公園,屬于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應該汲取發達國家的經驗,將環境優美的現代墓地納入城市綠地系統。
當然,墓地的園林功能能否真正發揮出來,關鍵在于經營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歷史的高度,加強社會取向性研究,用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它作為現代城鄉的組成部分來管理、建設,把其作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來對待,從而使墓地這一最古老的紀念性景觀有了生態效果和情感功能與藝術性,才能體現出現代墓地歷史與現實價值。
由于中國傳統墓葬包容了皇權、等級、親情、為了后代繁昌、凝聚民族情感諸種復雜因素,呈現出它的多元特征,客觀地反映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為此,中國傳統墓葬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文化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倒影。面對現代文明的“三重疏離”,墓地似乎更能體現與自然、社會甚至信仰間的橋梁作用。認清墓地的價值與功能,將有助于指導傳統墓地人文自然景觀的保護開發及現代墓地景觀建設。
-----------------------------------------------------------------------------------------------------------------------
惠安墓碑生產廠家,惠安墓碑,墓碑石材,墓碑價格,墓碑圖片大全,墓碑款式大全,墓碑批發,墓碑報價,傳統型墓碑,藝術性墓碑。